http://zhongguojie.zgjcom.com/show.php?itemid=1194
http://www.1391688.com/
http://yiwuhq.xihaoke.com/
http://www.andegou.com/
http://www.1688jie.com/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义乌资讯 » 正文

“斤头”:正在消失的“年味”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2-06  浏览次数:691
核心提示:15度网 http://www.xihaoke.com春节临近,不少市民已经开始准备拜年用的礼品。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,拎什么礼品去拜年,市民
    15度网  http://www.xihaoke.com
春节临近,不少市民已经开始准备拜年用的礼品。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,拎什么礼品去拜年,市民的选择已经非常丰富。可又有多少年轻人知道,30多年前,给长辈拜年最流行的礼品是什么吗?说起这一传统习俗,年纪稍大的市民都会异口同声地说:“斤头!
 
 
 
 
  
  旧时,义乌人常以南北干货当礼品,当时没有塑料袋,常用一张大大的粗糙草纸为外包装,内铺一张洁净的白纸作为衬垫,折出梯台形的八个棱角,再用蒲草捆扎好,底部常垫上一张红纸条,象征着吉祥、喜气。由于礼品重量约为一斤,故称“斤头”。
  包“斤头”是项技术活,旧时南货店里会义务“现买现包”。但数量一多,就算店里掌柜和伙计齐上阵,还是满足不了客人的需求。因此,各家各户几乎都有掌握这手绝活的长辈。“斤头”,在当时是义乌人馈送亲友的最佳礼品。如今在义乌民间,“斤头”几乎已经绝迹。虽然,现在农村里会包“斤头”的老人还有不少,但用于包“斤头”的草纸已非常难找。
  通过多方打听,记者找到了一位包“斤头”的专家型人物——佛堂老街康庄食品店的店主王英忠大爷。王英忠曾在原先的佛堂合作商店工作数十年,至今还留下了几张包“斤头”用的草纸和几根蒲草,他向记者展示了包“斤头”的绝活(如图)。王英忠回忆,他在合作商店工作时,一个晚上至少要包好几百个“斤头”,尤其年关临近时,更加忙碌。而家中自己包“斤头”的,也必须在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包好,因为从正月初二开始就要上亲戚家拜年了。
  “斤头”里面究竟包些什么呢?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义乌大多数家庭的拜年“斤头”,里面包的是白糖和红糖。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,用桂圆、荔枝包“斤头”孝敬亲友长辈。当然也有用蜜枣、南枣、红枣包“斤头”的,给老年人包的“斤头”还会用鸡蛋糕、芙蓉糕、柿饼等副食品,“油枣”因占空间,每包只能包半斤。而少数贫寒的家庭,甚至会用“番薯粉”、“葛粉”或“大米”、“食盐”包起来拜年。
  王英忠介绍,“斤头”,也称“高包”(还可简称为“包”),不仅用于拜年,也用于“定亲”。义乌民间男女双方初次见面后,接着就走“拎包”的程序,所拎的“包”,最早就是用草纸包的“斤头”。包“斤头”的粗糙草纸,是用稻草纸浆手工制作而成的,虽然粗糙,但纸张非常有韧性,既环保又不易破损。上世纪80年代初期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“斤头”逐渐被“青春宝”、“人参精”、“双宝素”等替代,正因如此,“斤头”就自然而然地淡出了历史舞台。
  尽管如此,50岁以上的人依然会怀念“斤头”时代的浓浓年味。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说:“客人拎来拜年的‘斤头’,有时候主人回年时是要拎回去的,因此没等拜完年不会开封。而嘴馋的小孩往往会把‘斤头’抠出一条缝,用手指沾点白糖或红糖来解馋。”(义乌新闻网)


 
关键词: 斤头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